惊蛰养生吃梨可润燥 不同体质的不同养生法

发布时间:2021-05-04

  一、阴虚体质

  特点:形体消瘦,手足心热,心中烦闷,少眠,便干,尿黄,不耐春夏,多喜冷饮

  1.精神调养。阴虚体质的人性情急躁,主要是因为阴虚火旺。平时应加强自我涵养,养成冷静、沉着的习惯,并节制性生活。

  2.环境调养。阴虚者,畏热喜寒,寒冬易过,热夏难当。所以有条件的人,每逢春夏季,可到海边、林区去休假,选择环境安静、坐北朝南的房子。

  3.饮食调养。原则是保阴潜阳,多吃清淡食物,如蜂蜜、乳品、豆腐、鱼、蔬菜等,少吃辛辣食物。

  4.体育锻炼。活动不宜过于激烈,着重调养肝肾,太极拳比较合适。

  二、阳虚体质

  特点:多形体白胖,手足欠温,小便清长,大便时稀,怕寒喜暖

  1.精神调养。阳气不足的人常表现出情绪不佳,容易恐惧或悲伤。平时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,多听音乐,多交朋友。

  2.环境调养。阳虚体质的人,适应气候的能力差,冬季要避寒就温,春夏要注意补阳气。在春夏季多晒太阳,每次不少于15~20分钟,可大大提高冬季的耐寒能力。

  3.体育锻炼,阳虚体质的人,一年四季都应加强体育锻炼,可采取散步、慢跑、太极拳、五禽戏等项目。

  4.饮食调养。多食壮阳食品,如羊肉、狗肉、鸡肉、鹿肉等。

  三、血瘀体质

  特点:面色晦滞,口唇色暗,肌肤干燥,眼眶黑暗

  1.体育锻炼。多做有益于心脏血管的活动,如交谊舞、太极拳、保健按摩等,有助于气血运行。

  2.精神调养。血瘀体质的人多有气郁之证,培养乐观情绪至关重要。精神愉快则气血和畅,反之,苦闷、忧郁会加重血瘀倾向。

  3.饮食调养。常吃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品,如桃仁、黑豆等,经常喝山楂粥和花生粥,也可以使用一些活血养血的中药,如当归、川芎、丹参、地黄。

  四、痰湿体质

  特点:形体肥胖,肌肉松弛,嗜食肥甘,神倦身重

  1.环境调养。在阴雨季节,应避免湿邪侵袭,不宜居住在阴冷潮湿的环境里。

  2.饮食调养。多吃健脾利湿、化痰祛湿的食物,如白萝卜、大枣、薏苡仁、红小豆等。少喝饮料、酒类,每餐不宜过饱。

  3.体育锻炼。痰湿之人,多形体肥胖,身重易倦,故应长期坚持散步、慢跑、各种舞蹈、球类等活动,活动量应逐渐增强。

不同的体质有不同的养生法,对于其他人群惊蛰该怎么养生?

  保肝防病毒

  惊蛰时,保养肝气十分重要。中医认为春季属肝,肝脏与草木相似,草木在春季萌发、生长,肝胆经脉也在春季最为活跃。如果在春季没养好肝气,肝脏功能或会失常,导致身体气血运行紊乱,进而影响到其他脏腑器官。

  “春季肝风、肝火妄动,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高血压病,肝炎、肝硬化等肝病常会在春季复发或加重。”中医师说。

  因此,惊蛰要尤其注意对肝脏的养护。日常生活中,合理休息就能达到养肝的效果。例如吃完饭后静坐休息10~30分钟,再去做其他事。中医师解释,这是由于饭后身体内的血液都集中在消化道,参与食物消化,如果行走、运动的话,流入肝脏内的血液就会不足,影响其新陈代谢活动。

  万物复苏、春暖花开的春季,同时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。诸如流行性感冒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、流行性出血热等传染病在这一节气容易流行爆发,需提高警惕。市民如果发现不明原因的发热、咳嗽、呼吸困难、皮疹等,应及时到医院就诊。

  饮食宜清淡

  惊蛰前后,天气明显变暖,饮食上应由冬季的浓郁厚味转变为清温平淡,可多食用新鲜蔬菜以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,增强体质,抵御病菌的侵袭。油腻食物以及动物脂肪类食物尽量少吃,刺激性食物,如辣椒、葱蒜、胡椒等也应少吃。

  “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,酸味入肝,有收敛的特性,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,这时要多吃甜,少吃酸,补益人体的脾胃之气。”中医师说。

  春笋、芹菜等粗纤维蔬菜对肠胃蠕动有很好的效果,有助于新陈代谢,可以适当多吃。其他诸如韭菜、干香菇、山药、牛肉、带鱼、鲫鱼等食物,有助于阳气生发,也很适宜。桂林人爱吃的酸笋、酸辣椒、酸萝卜等酸味食物则要少吃一点。

  吃梨可润燥

  惊蛰时气候仍然比较干燥,人们很容易口干舌燥,出现感冒、咳嗽、咳痰等情况。这时不妨多吃些梨,可达到清热养阴、润肺止咳、生津化痰的效果。

  梨的吃法很多,如生食、蒸、榨汁、烤或者煮水,川贝炖梨对咳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。但梨性质寒凉,不宜一次食用过多,否则会反伤脾胃;对于脾胃虚寒或血糖偏高的人,不宜食用生梨。

  “滋阴润燥的食物有很多,具体选择吃什么,还是要根据自身体质来决定。”中医师表示,除了梨以外,白木耳、蜂蜜、枇杷、银耳、莲藕等食物也有不错的润肺健脾效果。

  春雷响,万物长。每年的3月5日或6日,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“惊蛰”。这时,天气回暖,春雷始鸣,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开始进入春耕大忙季节。

    精彩图片

    热门精选

    大家都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