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分养生防秋郁 老人6招缓解“悲秋”情绪
发布时间:2021-05-09
发布时间:2021-05-09
9月22是秋分节气,秋分的到来意味着秋天已过去一半了。俗话说“伤春悲秋”,这个节气更容易触发抑郁情绪,尤其是中老年人。若是不注意精神养生,身体就容易出毛病。那么为什么秋季特别容易使人伤感?有什么方法可以缓解中老年人的抑郁情绪?
秋分至 当心触发抑郁情绪
秋季是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,秋分节气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,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,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。
中医认为从“天人相应”来看,肺属金,与秋气相应,肺主气司呼吸,在志为忧。肺气虚者对秋天气候的变化敏感,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目睹秋风冷雨、花木凋零、万物萧条的深秋景况,常在心中引起悲秋、凄凉、垂暮之感,易产生抑郁情绪。因此,秋季注重调摄精神为养生之要务。否则,“思为脾志,敏感多疑则过思,过思则伤脾。”伤脾则会出现因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头昏、乏力、心慌等一系列所谓“心衰”的症状。
西方科学则认为,从秋分这一天起,北半球昼短夜长将越来越明显,气温渐渐下降,阳光不再充沛。而由阳光控制的甲状腺素、肾上腺素分泌就会减少,在血中的浓度降低。它们的减少使细胞兴奋性降低,人就会情绪低沉,总感觉很疲惫遇上不称心的事,就更易导致心情抑郁。
中老年人陷入抑郁情绪 常见11种症状
从季节物候变化论证:冷月残照,天粘衰草,绿池落尽红蕖……秋分节气起,日常里一些最为常见的景象或物象,如秋风萧瑟,树木凋零,使人在视觉、听觉、感觉等方面受到触动从而被影响心境。尤其中老年人,对意像特别敏感,因此心理反应特别丰富。因此,对有抑郁病史的,特别要注意排遣悲秋的情绪,以免雪上加霜。
专家指出,若家中老人有下列的多数症状,则要引起注意,尽早就医。
1、 显著的抑郁心境,晨重暮轻;
2、 丧失兴趣或愉快感;
3、 自信心下降或自卑;
4、 无价值感和内疚感;
5、感到前途暗淡;
6、 有自伤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;
7、 睡眠障碍,早醒为特征之一;
8、 进食障碍;
9、 性欲减退;
10、精力下降,容易感到疲劳,活动减少;
11、注意力集中困难或下降。
如何缓解“悲秋”情绪?试试这6招
俗话“秋风秋雨愁煞人”,中老年人情绪难免有些垂暮之感,如何精神养生缓解“悲秋”情绪?
1、培养乐观情绪,保持神志安宁;“使志安宁,以缓秋刑。收敛神气,使秋气平。无外其志,使肺气清。”秋分时的养生内容,还有一大部分是关于情绪的,应让情志平和。
2、在能力范围内多活动,要经常晒太阳,注意饮食均衡;
3、适度增加户外锻炼。秋分养生,宜动不宜静,动起来才能帮助气血收养,且此时空气质量佳,多出去走走既可锻炼了身体,也能让人神清气爽。当然,除了快步走、跑步之外,多登高远眺也是个好办法,登高远眺很容易赶走忧郁、惆怅等不良情绪。
5、正确对待自己的躯体,有其他躯体疾病要及时去治疗,让身体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,这样才能抵抗不良情绪;
6、跟上时代,多学习新知识,多发展一些兴趣爱好,避免自我封闭。
下一篇:秋分睡眠养生法 早卧早起防四禁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