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夏慎防“阴暑”
发布时间:2021-05-04
发布时间:2021-05-04
中医认为,伤暑有阴、阳之分。“动而得之者为阳暑”,我们平时所指的中暑大多指此。患者多在烈日下劳作,或长途行走,或因在高温、通风不良、湿度较高的环境下长时间劳作所引发。这种中暑往往病情重而危急。但由于近代人们生活、生产和保健条件的改善,人们也重视预防,所以,在现实生活中,发生的病例并不多。
而“阴暑”是夏日过于避热贪凉引起,即所谓“静而得之者为阴暑”。由于夏季暑热湿盛,人们毛孔开张、腠理疏松,人们睡眠、午休和纳凉之时,若过于避热趋凉,如夜间露宿室外,或坐卧于阴寒潮湿之地,或在树阴下、水亭中、阳台上乘凉时间过长,或运动劳作后立即用冷水浇头冲身,或立即快速饮进大量冷开水或冰镇饮料,或睡眠时被电扇强风对吹,均可导致风、寒、湿邪侵袭机体而引发“阴暑”。出现身热头痛、无汗恶寒、关节酸痛、腹痛腹泻等症。正如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指出:“阴暑者,因暑而受寒者也……故名阴暑。”特别是老人、儿童、孕产妇、体弱及患有宿疾者,容易诱发此症,尤应加强防护,不可过于避热贪凉,避免寒湿侵袭而引发“阴暑”。
中医建议,治疗或预防阴暑,可以在有明显发病症状前,多喝些生姜红糖水,千万不要喝冰镇绿豆汤等,以免雪上加霜,或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四逆汤加砂仁,一般服用3~5天就能见效。另外,人们不要在树荫下、阳台上乘凉时间过长,更要避免快速饮进大量冷开水或冰镇饮料,或在睡眠时不要开电扇强风对吹等。
另外,日常多喝水,饮食上常喝稀饭、菜汤、水果等,多吃些清热、生津、养阴的食物,不吃或少吃辛辣、燥热、油腻的食物,少饮酒等方式,都是避免“阴暑”的妙招。
编辑推荐:
瓜壳也可下火 夏季降火妙招
苦味食物不能少 夏秋之交饮食方案
中医推荐良方祛除夏季皮肤湿毒
下一篇:睡眠保充足 夏季预防中暑攻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