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季养生重在养肺 润肺的最佳方法
发布时间:2019-10-02
发布时间:2019-10-02
立秋后,很多人经常感冒咳嗽,并且会出现皮肤干涩、鼻燥、咽痛等现象,这是因为秋季气候逐渐干燥,肺脏变得脆弱,皮肤黏膜水分蒸发加速造成的。中医强调,肺喜润而恶燥。秋季气候干燥,最容易损伤肺,因此,这一季节尤其要注意对肺的保养。要顺应自然和时令的变化,秋季养生重点是养阴和养肺。
立秋过后宜养肺
经过漫漫长夏,自然界里的阳气终于在登峰造极后开始收敛消退,而阴气则在立秋后开始滋长兴盛起来。刚开始转折的阶段,新生的事物总是比较娇嫩和虚弱,人体生态环境中的“阴”,也需要像对待新生婴儿那般细心呵护才行。
中医认为,秋气与人体的肺脏相通,如肺气太强,容易让人口干舌燥、干咳、喉咙痛。而肺气虚则会伤及元气,令多种疾患接踵而来。立秋后也是养肺润肺的最佳时机。
润肺的最佳方法
1、清淡饮食养阴润肺
秋季宜吃清热生津、养阴润肺的食物。如泥鳅、鸭肉、芝麻、核桃、百合、山药、鲜藕、荸荠、红枣、莲子、蜂蜜等清补柔润之品,可起到滋阴润肺的作用。脾胃虚弱的中老年人早餐宜食粥,有利于和中益胃生津。如百合红枣糯米粥滋阴养胃润肺,百合莲子粥润肺益肾,百合杏仁粥祛痰止咳,扁豆粥健脾和中,鲜山药粥健脾益肺止咳。另外,适当服用养阴中草药,如枸杞、玄参、玉竹、麦冬等,可在咨询中医师后煲汤用。
2、足量白开水清肺去痰
立秋之后气候逐渐干燥,人体容易缺水而出现咽干不适、嗓子痛、咳嗽等症状。因此要注意补充水分,每日至少要喝白开水3000毫升以上,才能抵挡燥邪的侵袭,保持咽喉、气管与肺脏的正常湿润度。研究表明,煮沸后自然冷却到20℃~25℃的凉开水,能提高脏器脱氢酶的活性,增强机体免疫力,并能稀释血液,加快新陈代谢,维护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。凉白开水还能稀释患者气管内黏稠分泌物,使痰液易被咳出。
3、轻捶背部祛除肺热
平时坚持适度的有氧运动和耐寒锻炼,能有效改善和增强心肺功能,延缓肺组织的弹性衰退,提高对秋燥气候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,防范上呼吸道感染、支气管炎、肺炎等呼吸道疾病。可经常做一做捶背的小动作:端坐,全身放松,两手握成空心拳,先捶背部中央,再捶左右两侧,从下到上,从上到下,各捶30次。捶背可疏通背部经脉,舒畅胸中之气,散发肺部郁热。自己捶背不方便者,可请人相互捶。
4、穴位按摩清凉润燥
秋燥分为温燥和凉燥两种,初秋多发生温燥,深秋多见凉燥。
温燥主要表现为发热、头痛、鼻咽干燥,咳嗽时胸闷痛或痰中带血。此时可以按摩手臂两侧的曲池穴(手臂屈肘成直角,肘横纹外端凹陷中),以滋养肺气。宜在每天中午1~3点按揉两侧曲池穴2分钟,但按此穴容易造成流产,因此孕妇应禁用。深秋凉燥主要表现为发热、四肢酸痛、鼻塞流涕、喉咙发痒、干咳少痰或咳痰难出。每天早上按揉鼻翼两侧迎香穴,直至鼻内湿润,全天不定时地按揉双手的合谷穴和鱼际穴,每次按摩3分钟,即可还肺一片清凉。